精准把脉促成长,携手聚力赋新能
发布时间:2024/11/5 9:26:04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56次
为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建构区核心经验的理解。2024年11月1日下午,王辉名师工作室在南京市江宁区麒麟泰盈路幼儿园开展了主题为“聚焦建构游戏·有效观察支持”的教研活动,通过游戏观摩、案例分享、现场教研等形式,引导教师通过观察户外混龄建构游戏,对标《建构区游戏幼儿行为观察指标析》,有效解读与回应,从而提高在混龄建构区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能力。
一、案例分享,收获成长
泰盈路幼儿园郑阳老师聚焦园所混龄户外游戏——建构区,进行了《从一辆地铁开始——基于问题的建构区行为观察的识别与支持》的案例分享。郑老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分析,展示了教师在观察幼儿建构地铁过程中的细致入微与支持策略。从初建地铁时孩子们对轨道样式与转弯技术的探索,到随后因轨道而引发对站台设计的新思考,再到一辆会跑的地铁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直至最终地铁引发的超级地铁站建设新问题,每个章节都紧密结合建构区活动观察记录,深入剖析了现场核心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同时细致分析了幼儿核心经验的发展。郑阳老师强调,教师的角色在于以幼儿的“真兴趣”为起点,激发他们的游戏活动;以幼儿的“真需求”为导向,生成富有意义的游戏内容;并以“真反思”为手段,不断优化游戏体验,助力幼儿在自主建构中实现深度学习与发展。
前河路幼儿园陈蓉老师以孩子们对幼儿园门前的“桥”的浓厚兴趣为灵感,带来了一场《我们的立交桥之旅——大班建构区的观察与支持》的案例分享。陈蓉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详细展示了幼儿从初建立交桥时的困惑与挑战,到聚焦问题、再建过程中的不断探索,直至追随兴趣、细化立交桥的每一个细节。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幼儿的语言、绘画及建构游戏表征,深入分析幼儿原有经验、问题与需求,以及教师如何提供适宜支持,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在幼儿层面,他们不仅分工合作能力、审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在遇到困难时展现出坚持与创造性,自信心与同伴间的交流合作也进一步增强。教师层面,则反思了如何持续观察幼儿兴趣点、搜集适宜游戏材料、创设良好游戏环境,并引导幼儿深入探索与学习,鼓励他们在挑战面前不轻言放弃,以合作与创新为钥匙,解锁成长的每一个难题。
二、游戏观摩,聚焦现场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泰盈路幼儿园为本次教研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的“超级地铁站”建构游戏现场,并通过视频记录的形式客观呈现游戏过程、聚焦儿童游戏行为。视频中,首先向大家展现了一个空间开阔、开放、有准备的,有丰富、足量、多样的积木与低结构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主创意与探索的建构环境。紧接着,视频完整呈现了“地铁组”幼儿四人一组分工建构,不时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最终成功搭建地铁的游戏过程。在游戏视频的观摩现场,教师们边认真观察,边利用手写、电脑记录等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细致记录。
三、共研互学,思维碰撞
随后,工作室成员们分成两组围绕三个话题:话题一“观察环境和材料:创设了一个怎样的建构区环境,提供了什么材料?是否适宜?”、话题二“观察幼儿与教师:有主题的建构游戏中,幼儿出现了哪些学习行为?其中哪些建构经验得到了提升?教师的判断和支持策略有哪些?”、话题三“还有哪些经验需要进一步提升,如何支持?”进行深度的交流研讨与思维碰撞。
在沉浸式的研讨后,各小组代表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观点的分享。第一小组聚焦话题一与话题三进行了观点的阐述,她们表示:在观察中可以看到建构区的环境创设是开放的、安全的、有准备的、多元的,设有不同的功能区,材料的提供是适宜的但在种类上还需要再丰富;在经验提升与支持方面,还需要关注幼儿在生活经验、表达与表现经验、科学经验与材料认知经验四个方面的提升,同时可以通过给予实物支持、复盘游戏经验、探究建构过程中的科学原理、丰富对材料的认知等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提升建构能力。
第二小组聚焦话题二进行了分享:在搭建地铁站的过程中,幼儿主要出现了个人与合作相结合的搭建行为、设计与计划的行为、社交性行为、象征性行为、以及意志行为等学习行为;在整个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从语言指导、情感肯定、观察介入、环境支持等方面给予幼儿游戏的支持;在建构经验提升方面,可以通过感知结构与性能、体验抽象空间关系、认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等途径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幼儿关于建构的认知水平。
四、专家点评,赋能成长
活动最后,王辉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开展给予了高度的赞赏与肯定,并就今天教研的主题“聚焦建构游戏,有效观察支持”从游戏与儿童学习之间的关系、低结构游戏与高结构集体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解析,王老师指出今天的建构游戏案例很好地阐述了“儿童游戏过程中的学习在哪?”、“教师是否保有教育敏感性,是否能够发现儿童学习的契机、发现了之后如何去做?”这两个问题,同时展现了低结构建构游戏与高结构集体学习活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以及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后期可以继续深入思考儿童游戏中有计划与无计划之间的区别、建构游戏中有主题与无主题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探究游戏后经验提升、问题解决的策略途径。
同时,王辉老师提出了几点希望:1.教师们要回到儿童层面上去思考儿童学习游戏时间的适宜性,园级管理者要思考如何优化幼儿园的课程时间管理;2.教育要落到儿童的行为和发展、教师的行为以及活动现场中,首先要能够看见儿童、读懂儿童,再给予后续的支持和问题的解决,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眼中有儿童,心中有目标,随时有教育。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我们要意识到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需要用心去感受,从而发现幼儿的外在行为,洞察其内在需求。本次教研活动,结合实践案例,有效帮助教师们深刻理解“观察与支持”的内涵,引发教师深入思考如何从看见幼儿游戏、读懂幼儿游戏到支持幼儿游戏,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能力,切实推进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了工作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